開欄語:風從海上來,潮涌大灣區。為全面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今年以來粵港澳“9+2”城市正在加速融合發展,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也在不斷取得新突破。一個富有活力、高質量發展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以協同之勢崛起。證券時報即日起推出“灣區大視野”欄目,擬采取高端對話、深度報道的形式,聚焦大灣區金融發展熱點議題,持續跟蹤報道大灣區發展,敬請關注。
2021年5月,歐冠升正式接棒李小加,成為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他也是港交所史上首位非華裔行政總裁。
縱觀歐冠升從業經歷,標準的投行精英出身。出生于阿根廷,從美國沃頓商學院畢業后,歐冠升于1990年加入摩根大通,一路從金融分析師做到了拉丁美洲首席執行官。2012年起,他將工作重心轉至香港,并于2013年至2020年擔任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近期,證券時報記者獨家專訪歐冠升。在接受采訪時,他的言語間無不透露出他對香港的喜愛?!斑@是一個極具魅力的地方,它真正做到了東西方的融合。作為一個全球超級聯系人,香港需要講好如何‘連接’這個故事?!睔W冠升用“連接”定義了香港。在他看來,這是香港的核心,尤其在今天,香港作為東西方之間的超級聯系人地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連接’故事的新篇章已經開始,但這一篇章與過去不同,我們有多項新的舉措,包括互聯互通擴容,將國際公司納入港股通,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納入互聯互通交易,‘互換通’和國債期貨也在有序推進,預計不久將會落地,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和雙柜臺莊家機制也即將推出?!睔W冠升說,“我們要做的就是確保東西方之間的互動,并提供一些新的資產類別,吸引更多公司來此上市。簡而言之,我們正在建設一個超強流動性和充滿活力的市場,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投資地區?!?/p>
繼續完善和擴大互聯互通
證券時報記者:去年香港的新股市場仍以內地企業為主,香港是否會出臺相關政策,加大海外企業來港上市的力度?
歐冠升:香港交易所的目標之一就是繼續保持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市場,現有約200家國際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國際投資者約占四成。我們接下來會繼續讓越來越多的國際公司選擇香港作為上市地。為此,我們已經在歐洲和美國開設辦事處,以貼近當地客戶,了解他們的需求,從而開發出更合適的產品,確保他們能夠加入到我們的市場??梢云诖氖?,未來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同事分布在香港之外的地方,我們將把員工派到世界各個主要金融中心。
此外,最近剛生效的在香港上市的國際公司有資格納入到港股通,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可以提升香港對于國際公司的上市吸引力。對于內地投資者來說,可供選擇的投資標的更加豐富,港股市場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對國際上市公司來說,內地有超過2億的散戶投資者,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者基礎,我們的互聯互通機制將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
證券時報記者:“互聯互通”作為港交所的核心優勢,鞏固了港交所作為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如今國際環境瞬息萬變,地緣政治充滿挑戰,港交所如何增強市場抵抗力,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歐冠升:港交所的戰略目標主要有三個:連接中國和世界,連接資本和機會,連接現在和未來,這也是我們的優勢。尤其在今天,擁有一個開放的溝通渠道尤為重要,我們希望成為一個能為世界各地的公司建立國際間聯系的平臺。我在國際金融界工作長達31年,希望東西方之間繼續保持透明的溝通、對話,這就是為什么我從今年初開始就去拜訪很多地方,我去過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還去過新加坡、美國、瑞士等。我所看到的是,那里的人們對“連接”有強烈的興趣。
我向他們講述香港是如何圍繞中國資本市場連接全球的故事,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投資區域。我說過,中國將在未來10年迎來“金融大發展”(Big Bang of Finance),而香港就位于Big Bang的中心。如果以中國目前約35萬億美元的資本市場(股票、債券)規模計算,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未來10年即使按照3倍增長,也會有100萬億美元規模。這將是歷史上最大的資本市場價值創造之一,金融大發展將支持高質量發展,支持實體經濟。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連接”故事的新篇章已經開始,我們將進一步抓住看到的機會,提供更多資產類別的產品,并吸引更多的科技創新公司,從而塑造我們想要的未來。
簡而言之,我們正在建設面向未來的領先市場——一個富有流動性、充滿活力的市場,我們會積極擁抱行業新趨勢,不斷優化上市制度,繼續完善和擴大互聯互通機制。
證券時報記者:港交所做了哪些努力來續寫“連接”故事的新篇章?
歐冠升: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不可思議的關于“連接”的事情。比如我們去年7月份將ETF納入滬深港通,交易品種進一步豐富,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便利和機會。為了提升市場便利度,我們今年優化了滬深港通的交易日歷,以保障公眾假期前一天的交易順利進行。
此外,除了上述提到的將符合資格的國際公司納入港股通,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特??萍脊緛砀凵鲜?,我們還將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交易模式,這將為港股通將來增設人民幣柜臺奠定基礎,該舉措有助于拓寬人民幣投資渠道,提升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以確保我們的市場真正充滿活力和深度。
豐富金融生態圈,成為離岸市場風險管理中心
證券時報記者:港交所如何為國際投資者提供風險管理工具,讓他們更樂于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發展?
歐冠升:成為內地首選的離岸風險管理中心,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正在籌備“互換通”和人民幣國債期貨,希望不久就能推出?!盎Q通”作為“債券通”的配套工具,能夠更好地滿足國際投資者的風險管理需求,讓國際投資者通過兩地基礎設施架構之間的連接,以方便、安全的方式在內地進行利率互換交易。這非常有利于我們下一步引入更多的風險管理產品,這將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同時推動內地資本市場的高水平對外開放。
國債期貨將為國際投資者提供針對中國債券市場的額外風險管理工具。隨著國際投資者對內地固定收益產品的投資興趣增加,越需要更豐富的投資工具和風險管理工具。
還有我們之前推出的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提升了香港市場投資產品的深度和廣度,為海外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有效管理A股投資風險的工具。
我們希望能夠繼續豐富金融生態圈和產品,可能涵蓋固定收益產品、貨幣、大宗商品和其他資產類別,與氣候倡議、ESG(環境、社會及治理)相關的事情我們會非常關注。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港交所在ETF業務上有什么新的規劃?
歐冠升:盡管去年市場相對疲軟,但ETF市場的投資者需求強勁,隨著新資金的流入,香港ETF市場的資產管理規模于去年底達到3800億港元。
我們在豐富ETF產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香港是首個提供比特幣期貨和以太幣期貨ETF的亞洲ETF市場,其他虛擬資產主題ETF還有首只區塊鏈ETF和首只元宇宙ETF。我們還推出了首只碳期貨ETF,讓投資者能夠通過ETF接觸碳信用市場;首只綠色債券ETF,也讓投資者可涉足亞洲(日本除外)的綠色債券市場。隨著香港以及全亞洲對ESG的市場監管越來越嚴格,投資者變得更為關注ESG投資的重要性,預期將成為加速ETF市場增長的重要催化劑。
接下來,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新產品加入ETF市場,我們的產品類別非常廣泛:主題式投資、固定收益、虛擬資產,這使ETF市場變得更多元化和更能滿足國際投資者的需求。未來我們將繼續致力于各方面的優化措施,并以持續提升競爭力和吸引力為重要目標。
證券時報記者:港交所去年10月推出了全新的香港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交易平臺,目前運作得怎么樣?
歐冠升:推出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主要是想連接資本與香港、中國內地、亞洲以至全球的氣候相關產品和機遇。目前有超過50家參與者在該市場進行了碳信用產品的交易,包括來自中國內地和世界各地的參與者及國際金融機構。
Core Climate上的碳信用產品來自全球各地經國際認證的碳項目,所有于Core Climate上市的項目均經認證及符合國際標準。我們相信Core Climate會發展成為重要的基礎設施,為新氣候項目、技術及業務模式籌集資金,將香港綠色金融的發展推上更高層次。
港股IPO市場今年將回暖
證券時報記者:去年國際新股市場急速降溫,港交所全年新股數量及融資額也明顯下滑,能否分析一下其中原因?您認為IPO市場今年會得到明顯改善嗎?
歐冠升:對于全球大多數市場來說,2022年都是充滿嚴峻挑戰的一年,香港交易所也不例外。去年我們的IPO數量為90宗,較2021年的97宗略有下滑,但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同比下滑比較多。這主要是因為受到外圍市場和宏觀經濟影響,港股市場的投資氛圍降溫,投資者變得非常謹慎。
但是,如果從長遠來看,這只是短期波動,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復蘇,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對投資中國非常感興趣,可以明顯看到從去年11月以來,股市成交活躍度和IPO數目都開始回暖,復蘇跡象明顯。
我們的IPO項目儲備情況,目前已經有大約100家公司提交了上市申請,我們也正在推行一系列改革,比如推出特??萍脊旧鲜行乱?,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特專高新科技公司來港上市。
證券時報記者:特??萍脊旧鲜行乱幰延诮衲?月31日正式生效,降低了科技創新公司的上市門檻,你們如何確保上市公司的質量,如何平衡上市公司的融資需求與投資者保護?
歐冠升:修改后的《主板上市規則》,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科技公司來港上市,這降低了特??萍脊旧鲜虚T檻,我們向更多創新企業打開了上市大門,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融資渠道。
如何確保上市公司的質量,是我們首要關注的事情之一,我們從市值門檻、研發開支比例、第三方投資、新股認購分配比例、額外信息披露等多個方面設定了特??萍脊镜纳鲜幸?,為投資者提供適當的保護,比如我們要求已經商業化公司的市值不低于60億港元,未商業化公司的市值不低于100億港元。
在優化定價方面,我們要求此類公司發行的新股至少50%須分配給“獨立定價投資者”,這些“獨立定價投資者”都是擁有一定規模和投資經驗的專業投資者,往往比普通散戶更懂得研究和分析新股,可以給出更合理的定價。
此外,我們也設定了特??萍脊镜难邪l開支比例最低門檻,例如收入達1.5億港元但低于2.5億港元的未商業化公司,研發費用需要不低于30%,而且是需要在上市前3個會計年度至少有2個年度的每年達到有關比例,或者是上市前3個會計年度合計達到有關比例。
所以說,我們從多個方面來加強投資者保護,確保這些來港上市公司的質量,確保他們有足夠的資金投在研發上,確保他們有合格的投資者和合作伙伴。
證券時報記者:會擔心這些特??萍脊旧鲜泻蟪山徊粔蚧钴S嗎?
歐冠升:我認為雖然降低上市門檻,但這些特??萍脊竞芏喽际欠浅>哂邪l展潛力的,吸引了很多投資人的興趣,所以我相信他們上市后應該會有一個合理的流動性。說到流動性,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容,投資者擁有更多的選擇,上市公司享有的流動性必然會出現分化,通常是規模越小的公司越容易存在流動性問題,因為投資者往往傾向于偏好大公司,認為小公司投資風險可能更高,這并不是香港市場特有的現象,它發生在全球各大交易所,規模較小的公司如果本身業務不行,的確很難融資,交易量不活躍。說到底,上市公司擁有什么樣的流動性是市場的選擇,香港交易所只是提供一個交易的平臺,確保整個交易市場透明、公平、順暢地運作。
證券時報記者:此前回港的中概股交易活躍度是否達到你的預期?
歐冠升:我們很高興地看到,這些回港的中概股流動性正在不斷增加和提升,尤其是其中幾家中概股每天的交易額都很高,成交非?;钴S。而且,隨著這些中概股回港上市,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投資者將持有的這些公司的美國存托證券轉換成港股,這些公司的成交量也逐漸從美國遷移來香港,相信這一趨勢未來仍然會持續。
立足中國優勢 布局未來
證券時報記者:自2022年1月正式推出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機制以來,目前只有5家公司上市,這是否符合預期,如何評價該機制過去一年的運行情況?
歐冠升:SPAC不應該成為公司籌集資金的主要方式,它只是IPO上市制度的一個補充,我們希望吸引的是高質量的SPAC,如果很多公司選擇通過SPAC機制來香港上市,或許說明我們上市機制有問題。
所以我們并不會關心有多少家SPAC公司來香港上市,這只是上市和籌集資金的一個渠道,但不是主要渠道。
證券時報記者:港交所今年有什么新的目標和規劃?
歐冠升:目前的主要目標就是確保我們在過去6個月宣布的很多事情都能得到很好的執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做好東西方之間的連接,將更豐富的資產類別,與中國內地市場龐大的資本池更緊密地連接起來。圍繞這些,我們正在籌備一些產品,希望年中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好消息。
總之,香港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它給了我們獨特的優勢,我們必須用好這種優勢把握機遇開創未來。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