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上海華瑞銀行的股權轉讓獲批。
據悉,此次股權變更完成后,上海凱泉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凱泉泵業”)將持有上海華瑞銀行66150萬股股份,持股比例升至22.05%,從第四大股東升至第二大股東。
對于此次股權轉讓對華瑞銀行的影響,華瑞銀行方面回應《國際金融報》記者稱,這將有利于進一步優化該行股權結構,有利于該行股權的穩定和可持續健康發展,也是受讓股東對華瑞銀行未來發展的信心體現。
對于后續發展規劃,華瑞銀行方面對記者表示,將持續加強股權管理,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機制。堅持“聚焦普惠金融,走數字化、普惠化的智慧銀行發展道路”,不斷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保持穩健經營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13.9%股權轉讓獲批
公開資料顯示,華瑞銀行是全國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之一,注冊資本30億元。2015年1月獲開業批復,同年5月正式營業。
本次股權轉讓前,華瑞銀行股權結構為: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0%,美邦服飾持股15%,上海騁宇實業有限公司持股13.8%,贛商聯合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15%,凱泉泵業持股8.15%,上海建之橋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持股6.5%,其余為持股5%以下的股東5家合計持股18.4%。
近日,上海銀保監局批復同意凱泉泵業受讓上海國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華瑞銀行11400萬股股份和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華瑞銀行30300萬股股份。
受讓后,凱泉泵業持有華瑞銀行66150萬股股份,持股比例升至22.05%,從第四大股東升至第二大股東。美邦服飾將降至華瑞銀行第六大股東,上海國大建設則退出華瑞銀行前十大股東行列。
2023年4月10日,美邦服飾發布《關于重大資產出售進展的公告》稱,根據補充協議的規定,凱泉泵業第一期付款應向公司支付21210萬元,扣除公司之前借入的16060萬元借款后,實際應向公司支付5150萬元。凱泉泵業已于2023年4月10日將第一期實際應付款打入公司銀行賬戶。
早在2021年4月,美邦服飾就發布了《關于籌劃重大資產出售的提示性公告》,擬出售華瑞銀行10.1%的股份。彼時,美邦服飾持有華瑞銀行15%股權。針對美邦服飾持有的華瑞銀行剩余4.9%股份,美邦服飾在公告中表示有意繼續出售。
此次美邦服飾的資產出售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2021年7月6日,深交所發函要求美邦服飾說明在華瑞銀行盈利穩步增長、公司主業盈利能力持續下滑、公司貨幣資金尚且寬裕、已出售模共實業股權并取得大部分轉讓價款的情況下,出售所持華瑞銀行股份的合理性。
美邦服飾回復稱,基于公司戰略調整,公司擬集中資源與財力做大做強主營業務,加大力度進行開源節流,盤活公司資產,加快業務升級的戰略落地。因此公司計劃減少與公司主營業務關聯性較低的銀行資產,更快推動業務轉型。
華瑞銀行2021年年報顯示,報告期末華瑞銀行總資產規模為459.25億元,同比增長5.83%,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6.01億元,同比增長38.32%;歸屬股東的凈利潤2.23億元,同比增長9.97%。2021年末,華瑞銀行不良貸款率1.67%,撥備覆蓋率190.2%。
根據華瑞銀行發布的2023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截至2022年9月末,華瑞銀行總資產421.18億元,營業收入為6.52億元,凈利潤為-1.82億元,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86%、168.28%。
馬太效應凸顯
從2014年試點開始,民營銀行的設立大幕正式拉開。經過多年發展,民營銀行隊伍不斷壯大,現已增至19家。
談及民營銀行誕生的原因,天風證券研報中指出,民營銀行主要服務中小微企業,而非與國有銀行正面競爭。國有商業銀行機構對廣大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明顯不足,而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離不開對小微企業的支持。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19家民營銀行總資產規模1.64萬億元,增長28.08%。民營銀行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26.45億元,同比增速37.35%。19家民營銀行均實現盈利,凈利潤總額135.50億元,同比增速47.08%。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支持民營銀行發展主要是優化國內銀行業生態結構,促進行業競爭,倒逼國有銀行改革提效,增加高質量服務供給;同時,多元化金融機構服務體系,有助于破解實體經濟融資難題,尤其是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國內民營銀行在資產規模、數量、經營能力方面發展較為迅速,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壓力。
從單個民營銀行來看,在存貸兩端監管新規之下,受限于“一行一店”模式,本就缺少渠道和客戶的民營銀行發展分化明顯。
在民營銀行中,微眾銀行、網商銀行資產總額占據“半壁江山”。2021年,僅微眾銀行一家實現的凈利潤,便已超過其余18家民營銀行凈利總和。
還有多家民營銀行面臨著業績下滑、“掌舵人”頻頻變更、股權被甩賣等尷尬局面。
那么,民營銀行該怎樣尋求突破之路?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隨著金融脫媒進程的推進,互聯網銀行中或誕生萬億級別的銀行。以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為代表,兩家互聯網銀行依托股東資源擁有廣泛的客戶群體,數量超越了傳統的全國性銀行。此外,無論是騰訊的個人客戶或是阿里巴巴的網店主,大多屬于長尾客戶,與傳統銀行客戶群體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分層,完全屬于監管鼓勵的發展方向。
“股東為傳統企業的民營銀行,其定位或局限于股東資源和區域,可能成長為具有特色的社區銀行。因傳統企業業務范圍覆蓋半徑始終有限,不似無邊界的互聯網,旗下銀行成長為大銀行的概率小,專注其特定的客戶群體是個不錯的選擇。這也符合監管差異化競爭及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意圖?!碧祜L證券研報進一步指出。
周茂華認為,民營銀行發展前景在于聚焦服務實體經濟,補短板、鍛長板,尋求差異化發展。不斷完善內部治理,積極培育人才團隊,穩健經營;通過數字信息技術賦能普惠金融,以彌補網點、客戶基礎等方面的不足。同時,通過數字技術提升風控能力,提升金融產品創新能力,提升金融服務競爭力;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夯實資本實力,提升風險抵補能力等。